4月22日下午,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成昭华研究员在二教315作了题为“磁性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与磁性调控”的学术报告。报告由6163am银河线路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的
董蜀湘">
董蜀湘教授主持,6163am银河线路20余位老师和同学参加。
成昭华研究员的报告讲述了由于电子交换相互作用的有效作用范围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当磁性微结构至少在一个维度上控制在纳米量级之内时,原本在大块材料中不具备的丰富多彩而又新奇独特的磁现象及其相关性质开始呈现出来,这些新奇的物理性质不仅可用于技术发展,同时也对磁学研究提供了机遇。此外他还介绍了利用阴极氧化铝模板和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不同结构的磁性纳米结构;通过对磁性结构的设计和对电子态的调控,实现对磁各向异性和输运性质的调控;同时介绍了两种磁共振方法,包括穆斯堡尔谱学和电子自旋共振,在磁性纳米结构磁各向异性研究方面的进展。他的报告将复杂的问题娓娓道来,引起了在场老师和同学的兴趣,使大家深受启发。
成昭华研究员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在兰州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96至1998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工作;1999至2000年在加拿大Dalhousie大学物理系工作,2000年8月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他从1990年开始,便一直从事纳米磁性研究。在国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的论文中被他人引用600余次。曾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