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6163am银河线路研究生赴绵阳九院一所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15.09.24
    8月17日至21日,在6163am银河线路团委的支持和指导下,由6163am银河线路研究生会组织带领的研究生实践团赶赴四川绵阳,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九院一所)进行学习和交流。此次暑期实践团由来自6163am银河线路各系的16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在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一所的发展历史和科研方向,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及实验设施,感受了一所的科研氛围和研究精神,并就人才引进需求、科研及人才培养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短片《惊雷一声震天响》拉开了本次实践的序幕。随后,一所人事处胡八一处长致欢迎辞并做报告。胡处长就一所的组织架构、人员待遇、科研条件和管理文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强调了九院独特的战略地位。科研室代表分别讲解了各科研室的研究任务、研究方向、团队分工和成果应用。同学们也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到感兴趣的科研室与研究人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交流。
    在本次暑期实践活动中,一所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的实验设备,院科技馆生动展示的科研先辈拼搏无悔的奋斗历程,相关专家精心准备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无不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研究所热情周到的接待,科研室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紧张激烈的篮球友谊赛也都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一所和九院积极昂扬的科研环境。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通过此次九院一所之行,同学们真切地了解到了国防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态度,对个人成长与祖国、民族发展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对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研精神和素质有了切实的体会和感悟。

 
人物采访
(一)陈小伟院友采访
 
简介:陈小伟,重庆市人,1967出生,研究员/博导,1989年毕业于6163am银河线路数学力学系,之后于1999年和2003分别从香港科技大学理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2012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杰出专家”。
 
问:您能简单聊一下您在北大的求学生涯么?
答:我是85年入学的,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参加了很多社团和学生活动。当时的课外活动很丰富,学生也很活跃,我有时间就会参加。坦率的讲,我当时本科的成绩一般,大概60个人我的排名在30左右。但是至少我大学四年没有挂过科。后来我回想这段生活,感觉青年时代的学生们就是应该多关心政治,多关心国家大事,这个我感觉是很有必要的。北大一直是走在时代的前面,走在国家命运的前面。年轻人应该多一些对别人,对社会,对时代的关心。如果没有这些对社会、对时代的关心,那么这个人就谈不上有抱负。成绩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现在我指导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关心他们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鼓励他们多关心时事。
 
问: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九院呢?
答:其实当初去九院也是很偶然的。当年我们参加学生运动,被审查,一直被拖到12月份才被通知可以毕业离开。当时刚好得到了一个去九院的机会,那边同意接受,我就过去了。去了之后就埋头干活呗。之后又出去读研究生,读硕士,读博士,先去了香港,又去了新加坡。我大概在那边是工作了7年又出去读书的。当时在那边主要从事一些工程方面的计算。我的本科是流体力学方向,后来研究方向又逐渐转移到固体和工程计算这些方面。研究方向的改变其实在一个人科研生涯中是很自然的事情。
 
问:现在的金融、互联网这些很火,很多同学也都转去做这个方向,不知道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答:这样说吧,我们的60位同学里面,现在做金融的大概有10来个人。他们的收入很高,也很成功。这件事情的话还是需要看个人的想法。可能十个人就有十个人的想法。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喜欢做科研,而且实际上,我的待遇也不错。我们马上就要30年同学聚会了,同学聚在一起,当然不是计较钱多钱少,而是讲同学情谊。我和我的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到很成功很满足。我们的研究生当中,一定有一批人是立志做科研的,航空、航天、九院这样的单位,正是可以为这些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提供有竞争的薪水,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问:现在提到科研,大家可能有这样的观点,就是国外的科研环境会比国内好一些。这个问题不知道您怎么看?
答: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理解这个问题。实际上,从科研的角度来说的话,真正的春天是在中国。中国的科研投入很大。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他们的科研经费某种程度上是在裁剪的。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应环境,能够在不同的体制中生存和发展。
 
问:您对我们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有什么寄语么?
答:假如你们注意一下力学楼墙上的照片,力学系成立六十多年来,产生了十几位院士,其中大概九位院士是从事和国防相关的工作的。力学是一门工程的科学,一定要在大的需求下发展这个专业。我们的学生,不要仅仅把自己局限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真正的朝阳产业,像航空、航天、航海、工程物理这些,才是你们大展宏图的地方。北大的学生都非常聪明,那么如何把这些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如何在群体当中表现优秀?你们恰恰要到那些地方去,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在我们的研究生当中,总是有一部分人是热衷做科研的。他们并不是太在乎金钱,当然,没有金钱也是不行的。像九院这样的单位,就是能够让这些希望做科研的年轻人,过上有尊严的白领生活。希望同学们眼界要放高一点,要有大的胸怀。6163am银河线路的学生要顺应国家的需要,走出去、到国防单位上去,那里的天地更广阔。
 
(二)胡八一处长采访
 
简介:胡八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处长,研究员。
 
问:您求学时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答:我出生在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我父亲早年援朝,后复原回到武汉。母亲就读于国民党师范院校。文革期间被定为反革命家庭,童年生活比较艰辛,经常下地干干农活。但是生活没有难倒我,我一直勤奋努力学习。我82年参加高考,成绩还可以。高考后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且抱着“让解放军战士少牺牲一些的思想”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某专业,之后开始从事武器研究。在大学我依旧可以说是比较努力的,而且自我管理得很好,理论功底也算扎实。
 
问:您之后为何选择了来九院工作呢?
答:毕业之后,我希望自己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同时参考老师们给出的建议来到绵阳九院工作。之后我在九院这里工作了三十余年,对九院的感情很深,也觉得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问:您对我国当下的科研情况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与科研机构相比,学校除了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教书育人,目的不同,导向也就不同了。高校中,倘若一个老师带领几名学生研究问题的话,有时会出现大量重复工作,同时流水的学生又会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以及科研的不持续性。目前的科研,科学家的集体攻关和努力对于解决重大问题是必要的。
 
问:您对现在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答: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自我管理就是生产力”。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一定要踏实,要上进,但不要都成为social climber。社会进步是需要一批思想活跃而且人格独立的人。大学生也要位卑未敢忘忧国,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为国家强大做一定的贡献,一定不能成为小人,不能丧失自己独立的人格。“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这句话是九院精神的核心体现,也应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有一定的激励和借鉴意义。
 
(三)张科院友采访
 
简介:张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划部部长,兼成都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问:张老师您好,据我所知您本科的时候也是在北大度过的,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当年在本科求学时候的一些经验和感受么?
答:我是86年到90年在北大读书,学校有很好的学术氛围,而最重要的是北大给人的一种文化熏陶,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这是一笔很珍贵的财富。后来参加工作以后感觉社会也是一所大学,能让你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像你们这样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是很好的。当时读书的时候4年期间受到了一些政治活动的影响,亲历这些事件让我明白看待事物需要看到它的两面性,要有长远的目光,带着激情却也要考虑后果。经过这些事情之后,不仅是我,大家都变得成熟多了。在选专业的时候,力学系想搞一个新的专业,加入一些管理学的知识进来,来更好地契合社会的需求,叫作工程科学专业。在力学之外,学了一些诸如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等课程。做了4年科研之后走到了管理的路线。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技术和管理想结合的发展路线。21年一直从事科技方面的管理工作,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核心,兼顾机制机构建设等全方位的管理和规划。管理相关的这部分课程确实对我进入管理这条道路起到了一个敲门砖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虽然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和力学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但是力学教给我的那种逻辑思辨的能力却是很重要的,我也是从中受益匪浅。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专业课程的。
 
问:请问您当时为什么选择九院呢?
答:当时由于父母身体不好,所以选择留在绵阳。九院、二十九基地、东方汽轮机场都可以选择。我最终认定了九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跟军队系统比起来,不存在转业的问题;第二个,九院是我国唯一研制核武器的机构,在这里工作有一种给国家发展做贡献的荣誉感。
 
问:有人说国企环境有时会让人产生惰性,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这个问题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单位,一个是个人。个人的话需要有觉悟。在单位方面,九院在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九院现在一直在促进与外部的交流,通过与外部的交流促进自己发展;就像国家的改革开放一样,打开门以后你的脚步就停不下来,因为外部世界会促使你前进。2011年新的发展战略,三元发展战略,核心就是开放。过去我们的研究仅限于保密内容。但现在我们将一部分内容解密,还有把研究问题分解成保密部分和一般科研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与外部多交流。现在绵阳北京上海成都,都有新的科研基地,有新的运行模式,鼓励人员的流动。这些基地和我们这边也有交流,九院因此比以前更有活力,而今后也会越来越好。
 
问:您个人感觉九院的待遇和福利怎么样呢?
答:九院这边还是有相对优势的。首先这里的科研设施是一流的。不存在住房问题,房价不高,而且公积金贷款的利息很低。相对这边的消费水平来说工资不低,细节我记得不清楚,但是肯定是不必为物质生活费心。奖励和发展的话,可以说,付出和收获是对等的。
 
问:您本身是从科研转换到管理的职位。那么现在我们的学生在管理和科研两个方面的精力应该怎么分配呢?在您转型的过程中您有什么经验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做科研到做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自己侧重哪一方。如果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下了决心,你就会明白接下来要怎么做。通常来说我们会把管理和科研分开来看,觉得二者是割裂开的。但现在的科研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而团队要很好的运作的话,领头人需要有很好的管理知识,他不仅要自己会做科研,还需要把大家联合起来,用好团队的力量。同样,管理者如果没有技术知识的话,也很难制定好的管理方案,难以使各个机构高效运作。
 
 
实践团成员
指导老师:李钊
团长:范润东
副团长: 胡喆 杨伟
随团记者: 王倩 吴建东
新闻稿: 赵俊良 王倩
采访稿: 吴建东 胡喆
摄影: 杨现 杨伟
团员:侯泽伟 王倩 杜娟 杨现 胡艺术 张树杰 李灿灿 赵俊良 吴小虎 程吉祥 尹祎 吴建东 俞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