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乙类传染病。该病在鼠间传播,常见传染源有黑线姬鼠及大、小家鼠。流行性出血热有以下四种传播途径:
(1)虫媒传播:由寄生在各种鼠类的螨、跳蚤叮咬人后传播此病,此种传播为重点传播途径。
(2)接触传播:人接触鼠类排泄物、分泌物后由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播。
(3)饮食传播:人食入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由消化道传播。
(4)空气传播:吸入鼠类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传播。
人一旦感染流行性出血热,l一2周后突然发病,起病急,发冷,继而高烧可达38—40℃,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脸红、胸部红、结膜红的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蛋白尿、血尿、无尿等,肾脏受损表现,危重者还可出现血压降低、心律不齐、嗜睡、昏迷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合并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得了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诊治疗。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开展灭鼠活动,降低鼠密度。同时还要做好食品卫生的管理及食具消毒工作,结合环境综合治理,搞好环境卫生,消除鼠类孳生地。
接种出血热双价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的重要措施,出血热疫苗要在0、14天各注射一针(共36元),第一针后第7天即产生抗体,抗体维持时间为3~4年,人群保护率达95%以上。患有严重疾病者、发热者、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过敏者及孕妇、3岁以下儿童不宜注射本疫苗。
6163am银河线路医院保健科
20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