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简介
6163am银河线路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北京市教委首批认定并启动的13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依托6163am银河线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凭借基础研究实力、综合学科优势以及国际影响力在先进制造与仿真、能源与环境技术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大国做出贡献。中心实行领导小组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模式进行建设、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运行模式进行管理。进行科研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研究机制,营造宽松独立的科技创新环境,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二、招聘方向
方向一:功能结构固体表面的减阻性能测量与机理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功能结构表面的近壁面精细流场测量;层流及湍流中功能表面的减阻机理研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减阻机理研究;刚性及柔性功能结构表面的制备与表征;功能表面结构的优化与设计。具有流固耦合、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的研究背景,对粒子成像测速系统(PIV、Micro-PIV)具有操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方向二:流固界面力学。包括但不限于:功能结构固体表面的浸润稳定性;水下微结构流固界面气层演化及稳定性;柔性结构在流场中的界面问题及流固耦合动力学;界面(自由液面、多相多介质)流动及液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研究;具备理论、数值模拟、实验等单一方面能力或多方面综合能力。
方向三: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合成与功能化。研究聚合物材料和构件对力学、物理和化学等环境刺激的响应,考察聚合物材料的组分、微纳结构、尺度、形貌,以及表面修饰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
方向四:金属材料的断裂与疲劳行为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微纳力学行为。采用理论模型、分子动力学模拟或是实验手段研究微观和宏观尺度下金属及合金材料的大变形、断裂、疲劳机制;采用理论模型、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微纳尺度下高分子材料的变形行为。
方向五:辐照效应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位错动力学、晶体塑性理论、有限元等方法从微观尺度、细观尺度和宏观尺度开展辐照效应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方向六:金属增材制造模拟与仿真相关研究,包括1)输粉铺粉颗粒两相流、金属融化与凝固过程;2)微液滴形成、输送及射流,微流控与流道设计;3)其它与增材制造相关的算法研发、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激光增材制造成型控制及内应力分析与在线检测。建立动态点热源模型,对热应力进行分析并进行机理研究;薄壁零件的设计与成型控制;高温合金及高刚度或高熔点合金的激光增材料制造研究;超材料激光增材制造的缺陷控制及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方向七:增材制造技术及可打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包括但不限于:可3D打印柔性材料的研发与制备;形状记忆智能结构材料的3D打印技术;多材料3D打印技术、微纳米力学技术、先进生物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具有高分子(水凝胶)材料设计和制备、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微CT或激光共聚焦显微操作经验者可优先考虑;新型3D打印材料的研发,按不同功能需求,制备、表征新材料,并能够根据设备参数调节材料性能,具有化学、材料或生物工程背景优先考虑。
方向八: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等)及其复合材料的生长、制备、化学性质调控以及表征。对二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有实验基础或者理论计算(包括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有限元模拟)经验,或者具备二维材料电学、热学性能等方面研究经验者优先。
方向九: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力学性能。利用动态力学实验,结合分子动力学和有限元模拟,设计实现高性能抗冲击复合材料,研究微纳观到介观跨尺度的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三、应聘条件
1.具有力学、材料、物理、化学和生物工程等工程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及近期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
2.论文第一作者论文2篇以上,或至少知名期刊1篇;
3.勤奋进取,认真踏实,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备较好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四、相关待遇
1.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博士后岗位录用后的基本待遇按照6163am银河线路博士后管理办法执行,工资构成为“北大+津贴”两部分;
2.解决博士后在站期间户口、住房问题;
3.北大在站博士后子女可申请入北大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
4.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优秀者可申请6163am银河线路“博雅”博士后项目(介绍链接:http://postdocs.pku.edu.cn/tzgg/21413.htm);
5.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可协助在站博士后申请各类相关科研项目。
五、应聘投递材料
1.个人详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工作经历、参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研究工作计划);
2.代表性论文或专利1-2篇;
3.初选合格者将通知面试,并要求提供两份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份须由博士生导师提供)。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招聘邮箱:BIC-ESAT@pku.edu.cn
应聘简历标题务必按照以下要求投递,如格式不正确,可能对您的简历筛选造成影响:
1.请使用电子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
2.邮件标题及附件标题请按照如下格式命名:博士后应聘+研究方向(第几个及关键词)+姓名;
3.本招聘信息长期有效。
课题组负责人段慧玲教授的介绍:http://www2.coe.pku.edu.cn/subpaget.asp?id=76
课题组负责人易新研究员介绍:http://www2.coe.pku.edu.cn/subpaget.asp?id=602
课题组负责人刘谋斌研究员介绍:http:/faculty-list/f/Liu-Moubin
课题组负责人韦小丁研究员介绍:http:/dept/f/Wei-Xiaoding